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栏目设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数据库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收稿方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投稿方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征稿要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刊物宗[09/07]
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探讨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岩土工程在施工中会遇到很多困难,再加上工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,因此想要更好地把握施工进度的难度较大,必须先做好地质勘察工作。相关的勘察人员在面对地质勘察工作的
岩土工程在施工中会遇到很多困难,再加上工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,因此想要更好地把握施工进度的难度较大,必须先做好地质勘察工作。相关的勘察人员在面对地质勘察工作的困难时,需要确保勘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,注意勘察程序的科学性,然后选择最佳的地基施工处理方案。这不仅能确保地基的承载力达到目标要求,又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,故岩石勘察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
1.1 地质测绘
由于我国各地区地形条件差异较大,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情况比较复杂,所以在地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地质测绘。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,是运用地质、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,分析其性质和规律,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情况。施工地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时,必须进行地质测绘;地形地貌较简单、场地较狭小时,则不用地质测绘的方法,可以采用地质调查的方式[1]。
1.2 现场监测
现场监测指的是对荷载和施工、岩土的性状、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监测结构物等进行监测。现场监测的内容包括检验岩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情况、施工前勘察结果、施工监理勘察结果。分析和计算现场检测的勘察结果,能为优化后续技术和修正设计图纸提供基础准备,为后续的地基处理施工提供参考指标。
1.3 勘探和取样
岩土工程勘察可采取坑探、钻探和物探等勘探方法。坑探和钻探是直接勘探手段,能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;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,可以简便、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。选择合适的勘探技术有利于地基的建设,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。
综合使用岩石勘察技术对项目工程的建设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、分析,可以得出最终的勘察结果,准确了解工程地质状况,从而降低工程建设受自然条件的影响[2]。
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
2.1 水文情况的确定
在进行地质勘察时,需重视项目建设所在地的水文情况,尤其要仔细分析地下水水位深浅的变化情况及运动方向,明确掌握地下水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其规律。在对地基进行设计或施工时,如果地下水水位超过了工程所选择的持力层的位置,则地下水会对地基产生不利影响,需制订具体的降水方案,减少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。
2.2 岩石性状的确定
为了了解岩石的性质及具体分布情况,应当采用最优的地质勘察方式,通过试验、分析选择最佳的持力层。地基基础形式的选择是依据持力层承载力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[3]。
2.3 地质构造及地层情况的确定
在选择地基基础时应格外注意地质构造及地层情况。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状况会对地基的承载力产生影响,进而影响地上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固性。因此要使用合理的勘察技术和方法,分析二者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及渗透性的影响,确保地基施工的顺利开展。
3 岩土工程地基施工处理技术
3.1 强夯施工处理技术
强夯施工技术是地基施工处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,其作用原理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夯实地基,目的是提升地基的承载力。在运用强夯施工技术时,对重锤的质量和其下落的高度都有要求,质量为8~10t的重锤最适合,下落高度保持在20m为宜。重锤下落的过程就是势能转变成动能的过程,当重锤下落到与地基能够接触的位置时,动能便转化成作用在地基土体上的势能及动能,在巨大冲击力的作用下对地基土体中的空隙产生压缩作用,使地基土体的抗压强度大大提高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,强夯技术优势显著,便捷性高、应用范围广,有利于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使用重锤夯实地基时,由于重锤下落的力度非常大,可能会对周围建筑物和埋设的管线造成破坏,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[4]。
3.2 预压施工处理技术
由于软弱地基具有天然承载力弱的特殊性,且周边位置的环境与其有相似性,因此没有使用强夯施工技术的条件,此时可以使用预压施工处理技术。预压法主要分为两种,真空预压法和加载预压法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,预压法的工作原理如下:(1)在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增加一些静荷载,如增加土层或砂层;(2)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水平,需要压实地基,同时增加地基的压力,利用重力的作用能使地基承载力显著提升。但是在地基施工中使用预压法进行处理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,如在岩土工程施加荷载之前需做好地基的控制工作,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水平。预压施工技术有施工便捷、造价成本较低的优点,故应用范围广泛[5]。
文章来源:《岩土工程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tgcxb.cn/qikandaodu/2021/0211/5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