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栏目设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数据库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收稿方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投稿方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征稿要[09/07]
- · 《岩土工程学报》刊物宗[09/07]
福建有多少“顶级学霸”?这5位福建籍著名科学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陈景润 陈景润(1933年5月22日~1996年3月19日),男,汉族,福建福州人,中国著名数学家。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。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,1953年9月分配
陈景润
陈景润(1933年5月22日~1996年3月19日),男,汉族,福建福州人,中国著名数学家。
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。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,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。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,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。1957年10月,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,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。1973年发表了(1+2)的详细证明,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。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。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,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。1992年任《数学学报》主编。
侯德榜
侯德榜(1890年8月9日~1974年8月26日),男,生于福建闽侯,著名科学家,杰出化学家,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,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,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,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。
20世纪20年代,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,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;30年代,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、硝酸、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;40~50年代,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,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;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。
王绶琯
王绶琯,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,天文学家、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、科普教育专家,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,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、名誉台长 。
1936年至1943年王绶琯在重庆马尾海军学校就读;1945年赴英国留学;1946年至1949年在英国皇家格林尼治海军学院造船班深造;1950年被聘为伦敦大学天文台助理天文学家;1953年回国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、上海徐家汇观象台、北京天文台,历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、台长、名誉台长;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院士);1981年开始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(至1993年)、主任(1994年至1996年);1985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,之后改任名誉理事长 ;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;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;1998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;1999年发起倡议,并组织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。
郭可信
郭可信(1923年8月23日—2006年12月13日),出生于北平,物理冶金、晶体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,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
1946年郭可信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;1947年公费留学赴瑞典,先后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冶金系、乌普萨拉大学、荷兰皇家工学院物理化学系学习;1956年回到中国,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;1980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,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,同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;198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;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电子显微镜重点实验室主任;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;2006年12月13日因病逝世,享年83岁 。
卢肇钧
卢肇钧,土力学家,铁路路基土工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。
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及特殊土地区筑路技术的研究。在他主持下,在中国最早阐明了硫酸盐渍土的松胀特性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;提出了新型锚定板挡土结构及其相应的计算理论;首先获得了膨胀土强度变化的规律,并发现非饱和土的吸附强度与膨胀压力的相互关系。他长期领导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,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,对推动土力学学科和岩土工程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文章来源:《岩土工程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tgcxb.cn/zonghexinwen/2020/0916/359.html